2007年5月8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瑞安农民真有福 听戏学法两不误
本报记者 蔡亮

  本报讯  瑞安鼓词是流行在温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,深受百姓喜爱。在瑞安不少农村,到了过年过节或特殊日子,经常有传统剧目上演。从去年开始,瑞安一些乡村的农民惊喜地发现,他们喜爱的鼓词又多了几个新曲目,而这些曲目全都与法有关。
  原来,这是瑞安市在开展“法律进乡村”活动中探索的一种文艺普法新形式。该市普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体会到,要打开农村普法工作的局面,必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让农民“坐得住、听得懂、学得进、记得牢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瑞安鼓词进入了该市普法部门的视线。
  瑞安鼓词以说唱为主,长于抒情,善于叙事,通俗易懂,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。瑞安市普法办会同当地一些知名曲艺艺人和有关学者专家,共同创作了一批普法鼓词。这些普法鼓词围绕农村热点法律问题,唱者于故事中将法律法规娓娓道来,听者便将剧情与法律知识一起记入心中。
  普法鼓词一经推出,就得到了农民的普遍好评。一些农民表示,普法鼓词在表演上完全传承了传统鼓词韵味十足的特点,而在内容上又有创新,故事贴近典型的农村生活,颇具趣味又耐人寻味,听过之后很受启发。据说,每场表演下来,曲目中的一些精彩唱词还会被不少人挂在嘴上。
  目前,瑞安市已创作了《重婚的代价》、《一个农民工制造的凶杀案》、《清官明断家务事》和《龙字官司》等4部瑞安鼓词专题节目,并组织了一批专业文艺团体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,在该市910多个村居巡回演出,深受农民欢迎。而瑞安市广电部门还将这些曲目挂到了网上供群众下载,点击率颇高。
  该市普法办负责人表示,以鼓词形式反映当代的普法题材,不仅给鼓词这一古老的传统曲艺注入了新的活力,更增加了普法的实效性。通过这种寓法于戏、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,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。